top of page

不只是設計|ESG永續設計思維如何改變消費與市場?

  • 作家相片: 客服 里揚
    客服 里揚
  • 10月28日
  • 讀畢需時 6 分鐘
永續設計

什麼是永續設計?

當你在街上抬頭一看,會發現實體帆布越來越少、廣告車也漸漸消失。這不是行銷預算縮水,而是時代在改變!品牌正在從「耗材」轉向「永續」,從一次性輸出變成長期經營。ESG永續設計不只是環保,而是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:讓設計更有目的、更有責任感,讓品牌在創造美感的同時,也能對環境、對社會留下正向的影響。

路上看不見廣告了:永續設計如何改變消費與市場?

你是否也發現,街上的帆布廣告越來越少,跑廣告車的品牌也幾乎不見了?取而代之的是更多「沒有實體店面」的新品牌,透過網路行銷、社群互動和數位廣告,依然能讓產品被看見。這不只是媒體形式的轉變,更反映出品牌開始思考——如何在減少資源浪費的同時,仍保持行銷效益。

「永續」正在成為設計與市場的共同語言。根據Deloitte調查,全球超過55%的消費者願意為永續品牌支付更高價格。也就是說,永續不再只是道德選擇,而是品牌競爭力的新核心。從產品到包裝、從廣告到行銷策略,永續思維正全面改變消費行為與市場結構。

重點整理:

  • 實體廣告減少、數位行銷崛起,是永續設計的延伸結果

  • 消費者不僅重視產品,更在意品牌背後的價值與理念

  • 永續已成為品牌信任與市場成長的關鍵動力



永續設計

從產品到品牌:永續設計帶來的轉變

永續設計,不只是把產品「變環保」,而是讓品牌重新思考整個運作方式。

過去,我們談設計多聚焦在外觀與行銷包裝;現在,品牌開始往前看——從原料、製程、包裝到售後服務,通通都要納入「永續」的思考。這不只是改良產品,而是一場從內而外的品牌轉型。

設計的起點從「原料」開始

品牌的永續設計,應該從源頭開始。

例如服飾品牌改用回收纖維、再生塑料,甚至植物性布料,讓「環保」不再是成本,而是一種風格宣言。當消費者願意穿上一件回收材質的外套,他們不只是買衣服,而是在支持一種價值。

包裝是品牌的延伸語言

包裝早已不只是包住商品這麼簡單。

紙漿包裝、無油墨印刷、可重複使用的容器,讓品牌能在開箱那一刻就展現責任感。這類「少即是多」的設計,讓顧客感受到品牌的用心,也減少不必要的浪費。

產品壽命比新品更重要

永續思維下的品牌,更重視「長久使用」而非「快時尚」。

像家電設計強調可維修、可回收,或服飾品牌提供舊衣回收與再製服務。這樣的循環設計不僅延長產品壽命,也延伸了品牌與顧客的關係。


永續設計

永續思維如何重塑消費者行為?
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消費者的五感幾乎隨時被滿足:視覺、聽覺、味覺、嗅覺與觸覺都能透過螢幕、包裝或體驗被刺激。然而,當一切感官都飽和,人們開始追求更深層的「第六感」:價值感、感受、CP值

你有沒有發現,現在的消費者不只是看價格,而是看「價值」?從購物平台到社群媒體,人們越來越在意品牌是否真誠、產品是否永續。這股「良心消費」浪潮,正在重新定義市場規則。品牌若仍停留在傳統銷售思維,只追求曝光與折扣,最終將被新一代「價值導向型」消費者取代。

從炫耀性消費到「價值型消費」

過去,購物是一種炫耀;現在,購物是一種選擇。人們開始關注商品背後的故事:它是否對環境友善?是否支持公平生產?是否真的改善生活?這些問題的答案,決定了消費者願不願意「再次選擇你」。

社群變成教育與共鳴的平台

在社群上,「分享」早已取代「推銷」。品牌用真實內容說故事——展示製程透明度、揭露材料來源、公開減碳成效,這些都是建立信任的方式。當消費者願意轉發你的理念,品牌的價值就不再只是產品,而是共鳴。

永續設計

永續認證變成信任的標章

像是購買家電時,越來越多消費者會優先選擇一級省電標章的產品。他們明白,貴一點沒關係,只要用得久、能節能,整體價值才更高。便宜,已經不再是唯一的考量。

同樣地,GRS、FSC、BCorp、FairTrade等國際認證標章,也不只是貼在包裝上的符號,而是品牌信任的象徵。在這個資訊真假難辨的時代,這些標章就像品牌的「身分證」,讓消費者能用數據看見誠意,在眾多選擇中一眼辨識出——誰才是真正值得信賴的品牌。



永續設計

永續設計如何助攻品牌成長?

許多企業主會問:「導入永續,會不會讓成本變高?」

但事實上,永續設計不只是支出,而是一種長期投資。

它讓品牌從短期銷售思維,轉向更深層的價值經營:節能、省料、減廢,最終都回歸到一個核心——讓設計更有意義、更有生命力。

降低營運與生產成本

永續設計的第一步,是「做減法」。

少一層包裝、少一次印刷、少一趟運輸,都是對環境與成本的雙重節省。

例如:許多品牌從實體帆布廣告改為數位行銷,不僅減少耗材,也能即時更新內容,減碳又省預算。

這樣的「環保=效率」設計思維,正逐漸取代傳統大量消耗的行銷模式。

打造品牌差異化

永續不是每個品牌都能輕易做到的事,這正是它最具競爭力的地方。

像無印良品(MUJI)的設計風格,就是永續設計的經典代表:極簡、低調、不多餘。從包裝到店面陳列,每個細節都貫徹「回歸本質、減少浪費」的理念。

同樣地,建築設計中的侘寂風(Wabi-Sabi)也以「留白」與「質樸」為美學核心,不追求完美,而是珍惜時間留下的痕跡。這種極簡又重視質感的設計,不僅減少資源浪費,更讓空間與人之間產生長久的平衡。

無論是商品設計還是建築空間,永續的力量都在於:讓簡單變得有深度,讓設計回歸生活本質。

吸引投資與合作機會

隨著ESG趨勢崛起,越來越多企業、通路與政府單位,將「永續表現」列為合作條件。

導入永續設計不僅能提升品牌形象,也能打開更多合作與投資的門。

當品牌能以實際數據展現減碳成果、透明供應鏈與循環設計,投資人與消費者都會更願意選擇你。

永續設計

永續設計趨勢:從理念走向系統

永續設計的發展,已從「理念」階段進化到「系統」階段。

過去品牌談永續,多半停留在材料選擇或包裝優化;

如今,真正領先的品牌早已將永續思維納入整個營運架構——從生產、供應鏈、行銷到回收再製,形成一個可循環的生態系。

數位轉型×碳中和:用科技落實永續

品牌開始利用數位工具追蹤碳足跡,例如碳盤查系統、綠電管理平台與智慧物流。像Apple就以「碳中和供應鏈」為目標,導入可再生能源、回收金屬與長效設計。這不只是減碳,更是一種用數據讓永續「可被看見」的設計策略。

循環再造:讓舊物獲得新生命

永續的關鍵不在於「不做」,而是「重新做」。戶外衣飾品牌Patagonia就是這種精神的代表,他們鼓勵顧客修補舊衣、提供回收再製服務,甚至公開生產鏈資料。這種「Repair&Reuse(修復與再利用)」的概念,讓品牌價值遠遠超越產品本身。

社會共創:從品牌責任走向集體參與

真正的永續,不是品牌單打獨鬥,而是社會共同參與。IKEA推出二手家具回收、再販售計畫,讓顧客參與「循環經濟」;星巴克推出重複杯與自帶杯優惠,讓日常行為成為永續的一部分。這些行動不僅減少浪費,也讓消費者在日常中「參與改變」。

永續設計不是趨勢,而是未來走向!

回頭看,設計的本質從來不只是「好看」,而是「讓世界更好」。當品牌願意從永續的角度重新審視每一個環節:從原料、製程、包裝到消費體驗設計就不再只是美學的語言,而是一種責任、一種態度。

永續設計不是一時的流行,它正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。從產品到建築、從品牌到社會,設計正在引導人們回到更簡單、更真實、更有意識的生活。未來屬於那些能在美感與良心之間取得平衡的品牌,因為真正強大的設計,不只是被看見,而是被信任。

永續設計與市場的常見疑問

永續設計會讓品牌變貴嗎?

不一定。短期內成本可能上升,但長期能降低生產與行銷支出,並提升品牌價值。這是一種「花得更聰明」的投資。

小品牌也能做永續嗎?

可以,從小地方開始。像包裝材質、供應鏈透明化、紙張印刷減量、使用綠電等,都是實踐永續的具體行動,關鍵是「持續」。

永續設計真的能提升銷售嗎?

能。根據Nielsen報告,超過73%的消費者更願意購買有永續承諾的品牌。當品牌理念與行動一致,消費者自然願意支持。


COPYRIGHT ©2025 普賽克整合行銷 All Rights Reserved.

bottom of page